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莊子》、《左傳》、《史記》的文學特色為何?



 【擬答】
  《莊子》是集戰國時代的莊子及莊學後人的篇章而成,分內篇、外篇及雜篇,《漢志》著錄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以內篇七篇較可信。莊子是寓言之祖,也是浪漫之祖,其辭藻華麗豐富、音韻鏗鏘奔放,常用感嘆、設問、引用、轉品、誇飾、譬喻、映襯等修辭,善於造境、造形、造態、造聲之描寫,使得文章氣勢壯闊無比。另外,莊子通過寓言表達文章形式;卮言抒發思想內容;重言闡述佐古之證。其內容與體裁都直接或間接領導文人的為文方式。如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皆有莊子在〈大宗師篇〉提及的「朝徹」之意,因此從歷代文人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莊子影響之鉅。

  
  《左傳》傳為春秋末年的左秋明著,亦有其他說法,是編年體的歷史著作,記載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間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共三十五卷,採《春秋》大綱,乃參考史料而有所創述。其文學性主要表現在人物情節的戲劇性戰爭描寫的生動性對話的藝術性夢境表現的玄妙性四個方面,尤其戰爭描寫最為精采,不僅結構謹嚴,層次分明,每寫戰爭都表現了不同的面目,無雷同的毛病。因此,《左傳》雖為《春秋》之註經,其所述笵圍,無論空間時間及內容方面,都較《春秋》有所推廣,加上其刻劃人物生動,獨具一格,成為上承《尚書》,下開《戰國》、《史記》的重要橋梁!


  《史記》記載自上古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含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八,共一百三十篇。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歷史主題為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歷史表現以精湛生動的對話語言。氣勢雄奇,善於變化。善寫悲壯,有寄託,筆鋒常帶感情,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愛憎分明,不虛美,不隱惡言善,長於敘事,善於描寫人物,語言運用得宜。在文學上,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史學上,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此為本人蒐集整理而篩選精簡過,
本頁資料或有取自網路資源者,
如有不妥,請留言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